之間啟發培育

引領:
啟發與培育之間

引領:啟發與培育之間

在商業營運的日常以外,PMQ 元創方的另一重要角色,是作 為一個培育創意、容讓大家追夢的場所。 

七年間,PMQ 以它獨特的營運模式和氛圍,讓一批批的年青 創意人吸收、轉化和成長;在一個穩定而舒適的環境之中,認 識市場和世界,實踐想法,朝自己的夢想邁進。同時透過各式 各樣的海外活動和支援計劃,將本地品牌帶到國際舞台,令更 多人認識香港設計。一系列的 PMQ Seed 教育項目,則在孩 子和青少年的內心栽種創意種子,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新活力。 

實踐創意和創業從來不易。PMQ 樂意栽培創意的土壤,讓更 多的美好創意在我城發生。 

上一章
返回頁頂
下一章
上一章
返回頁頂
下一章

我們與 PMQ 一起成長

我們與 PMQ 一起成長

每人夢想的形狀各有不一,實踐夢想的蹊徑自然也有所不同。

天然手工護膚品牌 Bathe to Basics 聯合創辦人葉駿濠(Edmund) 和設計品牌 Glue Associates 創辦人及創作總監施養堤(Erick), 為著各自的夢想,自 PMQ 元創方成立之初,便選擇以此作為實踐 夢想的基地。二人的店舖毗鄰而居,七年間與 PMQ 一同成長,經 歷事業的不同轉折;隨 PMQ 到海外探索,隨環境而調整自己的品 牌發展步伐。若要總結這段成長經歷,或許就如 Edmund 所說, PMQ 就像是一棵大樹,雙方互相提取養分,成就一個更好的自 己——幸運的話,更能夠像他們般,在 PMQ 找到一起砥礪學習、 惺惺相惜的同路人。

關於夢想 –– 事業與夢想之間

Edmund:

記得有人說過夢想一定要訂得高,難成真才有追求的動力。

自修讀設計起,我便意識到設計有一種力量——大家買的不但是 設計師作品,亦是它背後代表的意識形態;因此設計師有責任向消 費者溝通正確的訊息。後來機緣巧合下從事自己的品牌,亦會無形 中將自己認同的天然、環保、簡約等想法滲入其中。

Erick:

夢想對我而言是一個未來憧憬的生活畫面,然後再去追求 這種生活相關的元素。它會隨著不同時間階段而改變:年輕時或許 是一種未來的理想生活方式,但現在更多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平 衡,是一種生活的調整。

Edmund:

我們取名 Bathe to Basics,當中包含了回歸基本的意 思——現代人的生活太複雜,有時簡化一下反而更好。與市面較 花巧或標榜科研的品牌相對,我們不論是包裝還是材料,均儘量 回歸基本,使用天然的植物油和精油,以最簡單的東西做簡單的 產品。

 

Erick:

很多人誤會我們是一間選物店,但其實我們超過八成產品 均是自己的設計出品。我會形容 Glue Associates 是一間生活風格 店,由我們策劃裡面呈現的生活方式,希望透過不同的產品,形成 一種與自己生活方式契合的產品風格,填補大家生活中所缺失的部 分。未來我希望繼續增加自家產品的比重,同時與優質品牌聯乘推 出獨家產品,讓大家逛店時有獨一無二的體驗。

葉駿濠 — ―圖左 / 施養堤 — 圖右

落戶 PMQ,實踐中成長

Erick:

回想起來,我在 2012 年進駐創新中心,從事設計服務相 關的工作。那時 PMQ 在創新中心舉辦介紹會,很輕鬆的,大家一 起邊食邊了解。老實說我本來興趣不大,畢竟我以服務性設計為 主,但我的拍擋有興趣嘗試零售,於是便一起合租。後來他因為個 人原因決定退租,我便自己營運整個空間,店子亦慢慢由一間變兩 間。

一開始主要售賣我為其他客戶設計的產品。後來發現到 PMQ 購物 的人頗多,特別是遊客和中環一帶的居民,於是便以遊客為主要設 計對象,慢慢推出自己的產品。早幾年參加 PMQ Select 的日本期 間限定店,發現當地人對我們產品的反應意外地好。這些均幫助我 了解歐美和日本客群的喜好,引導我慢慢由服務性設計,轉型為以 產品設計為主;這亦切合我追求原創設計的想法。

我們是第一個進駐 PMQ 的單位——因為那時剛與創新中心約滿, PMQ 特別讓我們提早進駐,又借無線網絡設備給我們。那時全場 還在裝修,只有我們亮燈,人們經常以為我們是諮詢中心,走進來 查詢。

Edmund:

說起來,我們也是第一批進駐的!

今年剛好是品牌十周年。起初因為與拍檔均有皮膚問題,而那時香港沒有純功能性、講究材料的天然肥皂,便開始學習自製。一開始我們在農墟、網上售賣,後來在社交媒體見到PMQ 的招募廣告,老實說有掙扎過,怕開店是否做得來,但最終決定一試。作為設計師,亦會售賣一些自己設計的商品,以選物店的形式運作。

我想一開始大家對PMQ 均有不同的期望,嘗試拿捏零售與設計之間的尺度。轉捩點是2015 年與拍檔拆夥,需要更多自家產品豐富店面,逼使我思考更多、做得更多,尋找自己在PMQ 中的定位,進而令品牌更加完整。

與以前參加農墟或網店不同,實體店令客人可以在一個固定地方找到你,較容易與客人建立長期關係,我們根據客人的用後感調整產品,他們亦會因此更加喜歡我們。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亦是我喜歡PMQ 的地方。

Erick:

PMQ 的好處是它本身吸引的顧客層面廣,即使不同地方的遊客喜好不一樣,但你只要有一種風格,也可以擊中某一類型的遊客喜好。大家均知道近年零售環境十分艱難。沒有遊客,逼使我們的設計和營運變得更本地化——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solving)對營運而言十分重要。

我自己長時間身兼多職,從產品設計、生產、商品展示,以至照顧客人均一手包辦,其實這狀態十分累人。最近更需要兼顧營銷和網店,拍產品照、拍片,學習網上營銷策略。這一點我特別佩服Edmund !我們的店舖相鄰,早前見到他如何拍片,做得非常專業——他很緊貼潮流,亦願意嘗試新事物。

Edmund:

可以說,我們是與PMQ 一起成長。就像PMQ 不只是商場,我們也不單是一間商店。我視Bathe to Basics 為一間陳列室,擺放較多植物,讓客人感受一個完整的品牌形象;其他商家亦能夠透過PMQ 認識我們,從而購入我們的產品出售。我記得Erick 曾經說過,人流高對我們而言不一定是好事,有時人流少,客人反而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了解品牌和產品;這亦為我帶來啟發。

Erick:

的確PMQ 沒那麼商業化,環境亦十分舒服,令我們可以更加專心做自己的事。當然租金亦是一個因素,令我們無需事事以交租為首要考慮。我想PMQ 是香港少數適合創業的地方。一個地方的生活開支越昂貴,創業成本亦越高;而這裡提供了一個比較像台灣、舒服一點的創業環境。

Edmund:

我們固然不是位於地鐵站上蓋,沒有停車場,但這可能有利有弊,令到訪的均是有心人。很多遊客很喜歡這裡,因為他們可以找到真正「香港」的地方,而不是一式一樣的商場——有人說可以在這裡逛足幾日!

Glue Associates 除生活外,近年亦推出其服裝及飾品系列
Bathe to Basics 推出的一系列以天然、環保和小量生產 為宗旨的護膏產品

互相扶持,沿路難忘

Erick:

最難忘有些宣傳活動很用心。早年的農曆新年金羊活動,我每天上班的座位便剛好望到金羊,會覺得:哇很靚呀,很開心可以在藝術氣息中工作。

Edmund:

剛才Erick 提及到外國參展的經歷,對我而言也很難忘。只有自己的話,是絕對不敢想像進軍外國;但PMQ 會幫忙聯絡,想方法嘗試不同市場。香港從來是面向世界,PMQ亦有很多遊客,這些活動令我們了解其他地方的人對我們的想法。眼界擴闊了,的確會影響我們的設計,發現原來香港元素是那麼重要。所以回來後我推出了白蘭花、桂花等本地口味的潤唇膏,亦一直與一些當地認識的品牌保持合作。

Erick:

我與Edmund 到海外參展時多了很多時間相處,發現大家理念相近,熟稔了很多;早前也有一起合作開店。

Edmund:

就像我們現在各自租用走廊通道位置,希望讓人舒舒服服地坐一坐,將店的氛圍延伸到外面,營造一種家的感覺。我與Erick 的位置相連,佈置時或多或少會互相配合。

我知道PMQ 裡不少相鄰店家,均十分相熟;或許是延續了PMQ前身作為警察宿舍那種睦鄰關係。

Erick:

我覺得PMQ 是一個很支持我們的朋友——在一般時期,會帶我們出去參展;而在疫情期間市道較艱難的日子,他們也提供了很多支援。

Edmund:

我會形容PMQ 是一棵大樹。它不但為我們遮蔭,也有點「護身」的感覺——我們在它身上提取營養,它幫我們遮風擋雨;我們亦貢獻了一些東西,令PMQ 成為今天的模樣——大家是相互緊扣的基因(DNA)。

葉駿濠
Bathe to Basics
聯合創辦人

設計師,2011 年創辦天然有機護膚品牌Bathe to Basics,並在2014 年進駐PMQ,以聯合創辦人身分,打造出一系列以天然、環保和小量生產為宗旨,適合不同皮膚需要的護理產品。醉心香水的他,亦為產品設計出各款獨特香氣,以香氛營造獨一無二的產品體驗。

施養堤
Glue Associates
創辦人及創作總監

設計師,Glue Associates 創辦人及創作總監。品牌自2014 年起落戶PMQ,從生活風格家品店發展成為擁有多元化產品的複合店,以自家設計為主打,利用店內的小型作坊,一站式包攬設計、生產及零售,推出服裝、飾品,及與本地及海外品牌的聯乘產品等。在2020 年,推出服裝品牌Incense Harbour。

上一章
返回頁頂
下一章

成長之路

設計是一段歷程,在路途上吸收不同的經歷,在跌碰與磨鍊之中成 長。培育年輕創業者作為 PMQ 元創方的核心理念之一,一直以來 聚攏一眾滿腔熱情的年青設計師及創業者,在此談夢想、修正果。

何裕釵
Founder of Chailie Ho and Jade in Style

Chailie Ho and Jade in Style
S409

「追尋夢想一定要堅持。老實說我創業的路並不順利,如果當初 沒有進駐 PMQ,估計自己已經捱不下去。慶幸 PMQ 為我帶來一 個穩定的銷售點,在合適的地方落戶後,品牌發展便慢慢轉好。 PMQ最難得的地方,是讓我能夠在一個安穩的環境了解行業運作, 提供了思考『到底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的空間。我的品牌多年 來經歷了很多轉變,從一開始的成衣、飾品、參加商展,至舉辦展 覽和推出時尚玉飾副線,均源於我相信時裝是一種美學的追求,若 為了賺錢而遷就別人口味,便不是時裝,而是衣服。我對 PMQ 很 有感情,因為這裡是不斷鞭策我成長的地方。」

冼美玉
創辦人

MODEMENT
H301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會面對高低起跌。2017 年在 PMQ 開店是我品牌發展的一大里程碑。我們一直致力利用工 藝,推出可持續發展的中性時裝,打造會說話的衣服。因此有別於 一般零售店只作銷售用途,我視 PMQ 店為零售、陳列室和工作室 的結合,是一個讓大家認識品牌理念、豐富品牌體驗的地方。正因 為 PMQ 不是單純的零售點,我才能夠將自己的藝術想法,透過不 同方式呈現;除了不時轉換店舖陳列主題,參與 PMQ 活動如澀谷 文化節 by PARCO、Re-edit 展和 deTour,亦為我提供了不同藝 術嘗試的機會。當中特別難忘澀谷文化節,它支持女性設計師的主 題,與我追求自由和性別平權的理念十分契合,這些均是只能夠在 PMQ 發生的機會。我亦特別欣賞 PMQ 十分願意與租戶溝通,在 困難時伸出援手。」

戴嘉昌
創辦人

POMCH
S204

「POMCH 的理念是將生產過程引入零售環境,讓客人了解、甚至參與產品背後的生產過程;而這亦是我們選擇落戶PMQ 的原因:因為香港只有PMQ 有條件做到這種工作坊與零售結合的經營模式。我們的品牌肯定是與PMQ 一起成長——從一開始的導師安排以至後來的定期商業檢討,均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品牌發展建議。PMQ 亦會帶我們到海外參展,在它的公關工作支援下,得到更多的媒體曝光機會。有很多機構均是因為在PMQ 認識我們,才邀請我們進行合作。即使曾經嘗試在其他地方開店,與PMQ 的關係亦是最長久。這可能因為PMQ 的定位和客群,與我們最契合。我會形容PMQ 像是一個青少年保母,在背後默默守護,同時亦讓你放手去做。」

黃穎嫻
創辦人

THE LITTLE FINGER
H206

「我會以『意想不到』來形容在PMQ 的日子。起初選擇PMQ 是因為這裡的空間和地利優勢,能夠同時為我提供工作室和銷售點。PMQ 就像是設計品牌的引導者,一直引領我走到一個當初沒想過會接觸的世界。設計師往往一心做好自己的創作,經營品牌時,在創作和商業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而PMQ 的用心經營,令這裡吸引了很多海外遊客和本地的設計藝術愛好者,與目標客群接觸之下,加快了品牌成長。PMQ 同時亦帶領我們參加海外的大型商展活動和期間限定店,令我見識到原來能夠以國際化視野,經營本地品牌。這些年來許多在PMQ 店發生的客人故事和建立的友誼,均是支持我繼續創作的感動和力量來源。」

顧力恒
聯合創辦人

EONE TIMEPIECES
H206

「Eone 以弱勢社群為設計對象,關懷是我們設計的出發點。但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一定會遇上自我懷疑的時刻,例如會想我們是否應該作更大眾化的設計?但最後每人均需要找出屬於自己的路,堅持絕對是十分重要。在PMQ 遇到的許多客人,是我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他們給予的認同感,比賺錢或得獎更加令人鼓舞。我們能夠與其他租戶和設計師擁有真正的交流、互助扶持,這份歸屬感和凝聚力,是一般商業大廈難以比擬,亦感謝PMQ 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

上一章
返回頁頂
下一章

栽種創意

創意是一顆種子,擁有改變、甚至撼動世界的力量。

當社會不斷發展,科技不斷滲透甚至改變生活,富創意及人性的思考將變得更加重要。PMQ 相信,及早將創意播種到孩子身上,對其人格及創意思維的培養、不同階段的成長以至未來社會發展,均有著重要的正面影響。

在這樣的信念下,PMQ 於 2018 年起舉辦PMQ Seed—暑期兒童創意項目,與多個本地創意單位及教學組織聯手,以培育孩子的設計思維為本、跨領域學習為綱、寓教於樂為引,設計策劃出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工作坊和展覧,令創意設計成為豐富孩子成長的友伴。

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我們不只收獲孩子的歡聲笑語,由眾多不辭勞苦的協作單位和超過30 名設計師組成的團隊,亦活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從孩子的目光反思現在、啟迪未來。

如何能夠提升整個社會的創意?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儘早將創意種子栽種在孩子的心中,令設計思維成為提升社會整體創意能量的養分。自2018 年起,PMQ Seed 團隊一直努力將設計思維融入兒童教育,透過連結不同的教育持分者,聚集了一班充滿熱誠的同行者,每年構思適合孩子發展的活動主題,為孩子帶來連場創意玩樂歷程。

互相學習的歷程

在這段不斷成長的歷程之中,首屆PMQ Seed 抱著開創實驗的精神,由零開始墾耕出培育創意的土壤,令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掌握設計思維的基本概念,在玩樂中激活他們的創造本能。有了首屆的經驗和觀察,第二年則以IDEO 的著作《創意自信》出發,鼓勵小朋友多思考、勇於表達,繼而在團隊合作中分工實踐和嘗試,達致真正的創意自主。「我們強調師友式的互動學習(mentorship),讓孩子在每日的簡報中表達自我,而不是單向的教授知識,令他們脫離平日以課本為主的學習方式。」PMQ 品牌及活動發展總監周潔珊(Iris) 說。

在這些基礎之上,第三屆PMQ Seed 以「同理心」為主題,突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引導小朋友認識自己,理解世界上不同角色並透過不同活動讓同學體會「設身處地」的重要性。同理心的精神,亦滲透在PMQ Seed 團隊和設計師之中——這年新增「同理.童理導師訓練工作坊」, 邀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向學校教師及設計師講授設計思維;同時亦安排臨床心理治療師講解兒童心理及同理心,並由編程設計師主理網上教學工作坊,全方位支援設計和教育團隊在兒童教育工作的相關技能,讓課程更富深度,更貼合兒童教育需要。

深信創意越早播種越好,PMQ Seed 夥拍綠腳丫舉辦全新的「同理﹒童理 小小創意營」,活動對象延伸至五至八歲的孩子及其家長,以繪本為切入點,連繫更多幼童的同理心。在接續的2021 年活動亦會繼續深化同理心主題,將思考延展至對地球和大自然的關顧。

跨界別同理、同行

Iris 形容,PMQ Seed 最難得之處莫過於聚集了一眾熱心同行的伙伴和團隊——不但擁有同理心,明白小朋友的目光和情緒;更重要是願意不斷學習和進修,在層出不窮的挑戰中解難和調整心態。

「這些年來我們每一天均在學習當中。大家常認為是我們去『教』小朋友,但其實我們從小朋友身上學習的更多。教育本來便不是能夠量化的東西;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意均是與生俱來,我們的角色只是陪他們走一條適合他們的路。」

找到沿路同行的伙伴殊不容易,在連場跨界別的合作共創之中,不論是小孩、學校、教師、家長還是創意設計團隊,均在過程中有所成長。「設計的目的是服務和溝通。有設計師指,過程中他們學懂如何以顯淺得小朋友也明白的語言,與大眾溝通,更將這思維套用在日後的設計;亦有學校在夏令營結束後,繼續邀請參與設計師到校主持工作坊,延續創意教育。

「很多人覺得創意只是屬於視覺藝術課的東西,但其實創意亦能夠應用在任何課程,甚至跨學科。除了教小朋友外,未來PMQ Seed亦希望培育設計師和教師們,將專業傳授予小朋友,進一步深化影響力。」

*計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

—陶威廉 / PMQ 元創方總幹事

好奇、狂想、創作

2018

玩創夏

以「 好 奇」(Wonder)、「 狂 想」(Open-minded)和「 創 作」 (Create)為主題,舉辦中、小學組夏令營,在玩樂中激活創造本 能,創意成品最後更在展覧中呈現。

“成長旅程中需要同行者, 在探索未來和未知中 尋獲信心與樂趣。”

— 蕭健偉/AaaM 建築設計工作室聯合創辦人、大專助理教授

培育創意自信

2019

小童敢創造

以「創意自信」為年度主題,並加入STEM 元素,邀請設計師、藝術家、編程及多媒體工程師、創客、音樂家等擔當導師;並推出全新的「校園計劃」,與學生一起深入社區完成創意任務

“即使有時候天馬行空, 但更重要是如何指導學生將 想法實踐。”

— 蔡慶苓/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副校長

“做設計和建築不是單單為錢或利益,希望小朋友是為了幫助別人,從同理心角度出發設計。”

— 楊建邦/小巿山設計首席設計師

學習同理心

2020

同理.童理

以同理心為本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包括網授形式的「同理.童理創意營」、針對幼童的「小小創意營」、多方位培訓導師的工作坊,以及創意與感動兼備的「同理·同行」繪本展。

「同理.同行 繪本展」將人生分為八個成長階段,展出150 多本來自世界各地的繪本。有教師參觀後寫信感謝團隊,說展覽令他憶起執教鞭的初衷。